5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51看书网 > 明朝第一国师 > 第198章 嘉靖风格

第198章 嘉靖风格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这一切都进行的无声无息,别说新科进士,就算是朝臣们,也没几个发现异样的。只有如锦衣提督陆炳,司礼监张佐这样的近臣,才有所察觉。不过,能成为近臣的人,城府都很深,嘴巴也严得很,自然不会显露出任何端详来。

三鼎甲唱毕,外间候着的贡生们也产生了一阵轻微的骚动。

小仙师的年旦评,这个被人反复念叨过不知多少次的话题,再次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但即便是才华横溢的进士们,也不知到底用什么词汇才能形容此刻的心情了。惊叹和赞誉的词,都已经反复用过太多次了,千言万语,最终只汇聚成了一句话:不看不知道,世界真奇妙!

除此之外,引起骚动的还有另一个原因,那就是进士的名额问题。

这个时代的读书人,对数学都不怎么上心,只有学明经科,专业对口吏员的那些人,才会有人专门研究这个。不过,基本的算数他们还是能算得清楚的,何况还是科举这种关乎自家前途的大事?

会试时,皇上分明有旨,因为恩旨,取士名额将多出一个,从原来的三百二十五,变成了三百二十六。可是,张首辅刚刚宣读的旨意中,采用的数据分明是原来的,三榜相加,的的确确就是三百二十五人啊!

是张首辅拿错了旨意,还是……想到宫中日前放出的风声,贡生们心里都是一阵抽搐,难道传言是真的,殿试不黜落人的潜规则,真的要有所变更了?如果真是这样,谁会是哪个倒霉蛋呢?

以恩旨入的刘同寿?开什么玩笑,就冲着年旦评的应验,小道士也不像是失宠的样子啊!如果皇上真的对小道士不满,又怎会照本宣科?要知道,很大程度上,三鼎甲就在皇上的一念之间啊!

心思转得快的。已经看向了某个目标,随后,越来越多的人看了过去,目光中带着不尽的期盼之情和悲悯之意。有道是:死道友不死贫道。黄年兄,你安心去吧,反正得罪了这位御前红人,你将来也没啥好日子过,不如早死早托生,免得连累大家不是?

还没人看过来的时候,黄齐贤就已经觉得有乌云盖顶的感觉了。等他看到众人的目光,更是一阵头皮发麻,心道:不会真的这么邪门吧?皇上就算要找个人黜落,也不见得一定要找刘同寿的仇人吧?他可是皇帝,不是小道士的二大爷!

看着已经明显慌了神的黄齐贤,刘同寿叹息着摇摇头:自作孽,不可活,不了解皇帝。还硬要往上凑,就是这种下场。

也许嘉靖本来对那个十八学士的说法不怎么在意,可被黄齐贤反复炒作几次。他不在意,也变得在意了。嘉靖皇帝就不是循规蹈矩的人,为了保证祥瑞的存在,他不吝于动用些局外招,将一切导入他所期待的正轨。

十八人之外不是多了一个么?只要把多的那个黜落掉就可以了,预言准不准无所谓,只要祥瑞好好的就行。这,就是典型的嘉靖作风。

贡生们的小算计,影响不到任何事。

正如历史车轮一样,张首辅的唱名工作也是坚定不移的滚滚而前。每一个被叫到名字的人。都有如蒙大敕的感觉,尽管黄齐贤中标的可能性更大,但只要没被叫道名字,风险就依然存在,能早点脱离,还是早点脱离的好。

只有赵贞吉等人略感失望。他们事先已经鼓足了劲头,想着挑战一下某神棍。可最终,结果只能说不好不坏,赵贞吉排在二甲第二名,郭朴则是落后两位,排在第四,算是个不错的名词,可比起他们的豪情壮志,却相去甚远。

差的名次还在个位数之内,实际上,却足足差了一个榜单!

相对而言,绍兴府的士子,却都是兴高采烈的,二甲中,第一个被叫到的彭大有,更是失声而哭,给张首辅行过礼后,又转过身来,向刘同寿一揖到底,在金殿前失态若此,足可见其心情之激荡。

“二甲第九十五名,刘同寿!”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,二甲名单将将唱尽,万众期待的刘同寿的名字终于出现了!

三甲的同进士们,是没资格进殿觐见的,将来取得成就的语气,也远在一甲、二甲的进士之下。所以,在点状元不果后,嘉靖把刘同寿安排在二甲,是很理所应当的一件事。不过,把他放在最后一名,恐怕就是某些人不甘心的具体体现了。

刘同寿当然不在意,哪怕放在三甲最后一名,他同样不会在意。反正是拣来的功名,太挑剔的话,可是容易遭天谴的喔。

他不在意,有人在意。对这个安排,嘉靖帝显然有些不高兴,不过,当他看到小道士熟悉的身影,那点小小的不爽却是立即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。他很期待,期待看到,当接下来发生的事之后,那些不听话的大臣们又会是怎样一种表情。

“微臣刘同寿,参见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……”

“行了,免礼平身罢。”真人一露面,便知有没有,刘同寿三叩九拜方毕,就已经显现出与众不同了。一、二甲的进士入殿,说是觐见,其实就是叩拜一番,然后在角落里瞻仰一下圣容。新科进士的位置在六品官后面,属于相当偏僻的地方,说是角落一点都不为过。

整个过程中,皇帝一句话都不会说,想想也是,好歹也快一百号人呢,一个个的闲扯过去,什么时候才是个头?

但刘同寿显然不同,刚一叩拜,皇帝就亲切问候上了,语气里的那股子亲热劲,连夏言这个吏部尚书都羡慕的眼睛发红。

“儒道双修,很辛苦吧?”

“全仗陛下指点有方,借着陛下的洪福,微臣方能一举建功。”不辛苦,演戏有啥可辛苦的?用枪手都辛苦的话,那在场的其他人还不得勒脖子上吊啊?

“嗯。”嘉靖满意的点点头,这就是他想要的〖答〗案,借着这个机会,他也想给新科进士们上一课,让他们知道在嘉靖朝做官,应该秉承怎样的理念和风格。

“对了,你开蒙得晚,现在还没有字吧?”

“陛下英明。”

“你道家的老师仙逝得早,儒家的老师顾虑又不甚周全,师徒一场,朕却不能亏待了你。这样吧,借着今天这个好日子,朕赐个字给你,嗯,就叫‘探hua’如何?”

“……微臣谢主隆恩。”嘉靖的突然袭击,搞得刘同寿都是一阵诧异,以至于他反应都慢了半拍。

赐字探hua?这比考出来的那个探hua含金量还足哇!这不是名词的问题,而是荣誉!想想看,考出来那个,三年一次,每次都会换个人,而赐下来这个却是绝无仅有,天下独一份的!

刘同寿都迷糊了一下,其他人的反应更是可想而知。夏言等人有心出声劝谏,却找不到先例。

就算皇上跟小道士那个玩笑似的师徒关系不作数,但新科进士,本来就有天子门生之称。老师给徒弟起个字,有啥可奇怪的?这规律也只能在刘同寿身上应验,能撑到殿试这一关的,即便是年轻人,也是那种自幼苦读,早早开蒙的,又岂能无字?

新科进士们更是晕头转向,真正是悬梁刺股,不如道法高深啊!枉自大伙儿读了这么多年书,不如皇上金口一开。就算没有功名,就冲着皇上赐的这探hua二字,就已经足慰平生了,走到外面去,逢人便称:刘探hua,这是何等赏心悦目的一件事啊!

吴山当场就呆滞了。

他辛辛苦苦做戏,终于把跟刘同寿的关系撇清了,只是付出的代价却超乎想象!随着,皇帝赐字探hua之事风传天下,他这个真正的探hua郎很快就会泯然众人,既生瑜何生亮,有了刘探hua,谁还会记得他这个吴探hua呢?

人生际遇之惨,无过于此啊!

实际上,他并不是最惨的那个,就在殿内纷乱之时,外面的唱名也已经结束了。唯一没被唱到名字之人,正孤零零的站在圈外,满面惶然。

黄齐贤的不祥预感应验了。

看着其他人庆幸中带点同情的目光,他很想大吼一声,这嘉靖朝,到底还有没有道理可讲了啊?(未完待续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