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51看书网 > 宋威 > 第四十二章 龟速的援军

第四十二章 龟速的援军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赵明反了,临阵倒戈!

突起的异变让兴元尹李喆措手不及,更被叛军和赵明所部联合来了个突然袭击,一场激战,损失惨重。

三花石的江面上一片血红,漂浮着不少兵卒的尸体,仓皇撤离,或者逃离的官军根本来不及给袍泽收尸,甚至来不及带走些许辎重器械。

李喆本来是打算长期死守西县的,在这里准备了不少物资,包括一批粮食。结果因为赵明的倒戈,所有计划瞬间落空,连同辎重粮草也全丢给叛军,很不情愿地造就了“资敌”的事实。

西县一失,李喆立即率部西撤到了兴元府城,虽中间还有两座城池洋州和“成古”,但规模不大,城池不高,不堪坚守。还是直接退守府城,凭借相对高大的城池御敌为妙。

对于整个兴元府而言,最重要的也是此处,只要府城不失,便不算战败,对朝廷也能有个交代。

不过李喆心里也在打鼓,能否守住府城他着实有些没底。这几日交战,他已经清楚感受到,叛军并非一群乌合之众,骁勇和凶残比想象的更为厉害。

而官军这边,安宁的时间太长,士兵已无多少骁勇可言,还有很多兵痞和滥竽充数之辈,厢军之中尤其严重。平日里欺压百姓很厉害,到了战场上真刀真枪拼杀时,一个个全都胆如鼠,畏缩不前。

这样的军队如何作战?加上赵明的倒戈,使得敌我双方的兵力差距迅速缩,也对官家的士气造成了不打击。

李喆甚至有些忧虑,万一战事继续不利,会不会还有人倒戈相向?

历来叛乱若只有流民盗匪并不足为惧,但有了兵将和朝廷官员倒戈加入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,其战斗力和威胁程度绝对是直线上升。

一个邵冲,一个赵明,兴许还有外界不知晓的高人,光化军加上大安军的将士。毫无疑问,这支叛军的规模和战力已经非比寻常,早已远超张海与郭邈山率领的乌合之众。

李喆满心忧虑地写下一份奏疏,以及几封信件,赶在叛军围城之前派人送了出去。

奏疏是给官家和朝廷宰执们看的,除了讲诉局势不妙,情况危急之外,少不得一番慷慨激昂。诸如“臣定誓死坚守,与城偕亡……肝脑涂地,以报国恩”等豪言壮语不少,使得李府尹的形象瞬间光辉和高大了许多。

当然了,通常情况下,活命和做烈士,大部分人应该都倾向前者吧!至少李喆不想死,所以他及时向知怀安军曹仪,利州路转运使陈贯发去了求援信函。

圣旨上得清楚,曹仪率部来援,可是迟迟不见踪影。除了行文催促之外,便只能求助于转运使大人,陈贯如今奉旨参赞军务,协助平叛,多少是能上话的。

做完这些,李喆长叹一声,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了。

……

赵明反了?

听到这个消息,孟韬苦笑不得,笑的是孟讯夫妇的高调成了天大的笑话,而局势急转直下则让人想哭。

纵观史书,历朝历代叛乱之时,总有官军兵将或地方官倒戈。一直以来,孟韬对这种人动机和考量都十分费解。

古人不是最讲气节的吗?怎么一个个这般没骨气?投降做叛军的走狗,成为祸害百姓的急先锋,简直禽兽不如。

这些人不考虑前程和未来吗?并非乱世,大宋王朝也没有腐朽不堪的迹象,这种打闹的叛乱迟早会被剿灭。叛军首领能有好下场吗?满门抄斩,株连九族似乎不为过。

哦,对了!大宋有个习惯,在军队作战不力之时,往往始终招安的手段。莫非是招安既往不咎,甚至加以封赏的惯例纵容了将官,让他们无所顾忌?

对此孟韬更加哭笑不得,此时再去深究赵明的动机已经没有意义,如何应对才是关键。

李喆已经退守兴元府,问题是他能守得住城池吗?一介文官权知州府军事,能够运筹帷幄,骁勇善战吗?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